一段湮沒在歷史塵灰中的浪漫故事——長篇小說《鳳凰吟》讀后
現(xiàn)在國家大力加強文化建設,麻城人深度挖掘、整理、弘揚地方特色文化,其中尤以科舉、移民、孝善、民俗研究成果為顯著。毋庸置疑,以上都是麻城這座歷史文化名城的亮麗名片,但讓人總覺得少了分綺麗,恨其不夠鮮活明艷。熊孝忠先生《鳳凰吟》一出,頓時讓人眼前一亮。
《鳳凰吟》采用古代白話小說的形式,講述了丘謙之、呼文如這對才子佳人悲歡離合的故事。這段愛情傳奇實有其事,發(fā)生在明代,并在當時流傳甚廣。風流知府不愛功名,與多情營妓相親相愛、相廝相守,矢志不渝,直至終生,這樣的情愛對當時的人觸動極大,稱得上街頭巷尾的頭號談資。明金陵李素素言:“儂在秦淮,則楚人士道呼娘事如指掌?!薄邦櫿摵裟镎叨鄧K嘖雪夜事?!笨梢娗G楚人士對兩人之事津津樂道,并對呼文如雪夜奔西陵的事贊不絕口。更有沔陽陳文燭感嘆道:“夫才子佳人古今遇合,惟臨邛夫婦耳,何謙之掩有也?”為什么在丘、呼二人身上會發(fā)生司馬相如與卓文君這樣的故事?艷羨之情,溢于言表。還有名士潘之恒贊嘆道:“丘公棄二千石以歸,而小呼奔之,皆千古豪俠事!”許二人為豪俠,推崇備至。
然而如今荊楚的人們對丘謙之與呼文如的故事知之甚少,其實《鳳凰吟》中的故事源自小說主人公的《遙集編》。是丘謙之將其與呼文如唱和的詩詞合編而成,并被保存到明潘之恒編輯的《亙史鈔》中,到如今方被作者發(fā)掘、演繹出來。整本小說情節(jié)曲折,人物豐滿,故事完整,更難能可貴的是,作者在創(chuàng)作中運用了大量的詩、詞、曲、賦、歌、聯(lián),并循境而題、因事而作、隨感而發(fā),以細膩的筆觸、浪漫的想象引人入勝。
如果將麻城文化比喻成山峰,那么丘謙之和呼文如的傳奇故事無疑是那怒放在山峰上的百花叢中芳香多姿的一株。所幸,有了熊先生這本《鳳凰吟》的問世,這段湮沒在歷史塵灰中的浪漫故事才得以發(fā)掘演繹。
作者:楊猛